技术中心
直拔:0519-85735500
手机:133-3788-2622
常见问题

    故障现象一:在BIOS中检测不到硬盘

  原因及排除:IDE接口与硬盘间的电缆线未连接好;IDE电缆线接头处接触不良或者出现断裂;硬盘未接上电源或者电源转接头未插牢。如果检测时硬盘灯亮了几下,但BIOS仍然报告没有发现硬盘,则可能是:硬盘电路板上某个部件损坏;主板IDE接口及IDE控制器出现故障;接在同一个IDE接口上的两个IDE设备都设成主设备或从设备了。首先确认各种连线是否有问题,接下来应用替换法确定问题所在。

    故障现象二:BIOS自检时报告“HDD Controller Failure”

  原因及排除:如果BIOS在自检时等待很长时间后出现上述错误提示,可能是因为IDE电缆线接触不良或者接反了。如果在自检时硬盘出现"喀、喀、喀"之类的周期性噪声,则表明硬盘的机械控制部分或传动臂有问题,或者盘片有严重操作。 

    故障现象三:BIOS时而能检测到硬盘,时而又检测不到

    原因及排除:先检查硬盘的电源连接线及IDE电缆线是否存在着接触不良的问题,另外,供电电压不稳定或者与标准电压值偏差太大,也有可能会引起这种现象。

    故障现象四:Fdisk显示的硬盘容量与实际容量不相符 

  原因及排除:尽管硬盘实际容量在1GB以上,但利用Fdisk分区时显示的硬盘容量却只有几十或几百兆,最多不超过528MB。这是由于早期硬盘读写中断INT 13H在设计上存在着限制,当硬盘容量大于528MB后就会出现卷绕现象,较新的BIOS对此进行了改进,支持扩展的INT 13H接口,支持LBA工作方式。如果发生问题的系统的BIOS支持LBA,那么进入BIOS设置并打开LBA方式后,Fdisk就会显示正常的容量值,如果系统BIOS较老,那么可以安装DM软件并用它进行分区,此后DMA会在系统启动时半截内存驻留程序,以完成对大容量硬盘的访问。最近,8GB以上IDE硬盘逐渐成为市场主流,在某些情况下,Fdisk只能处理8GB以上IDE硬盘逐渐成为市场主流,在某些情况下,Fdisk只能处理8GB以内的硬盘空间,此时可以利用最新版Partition Magic的来进行分区,它能支持8GB以上的IDE硬盘。

    故障现象五:硬盘出现坏道 

  原因及排除:首先对硬盘进行备份,然后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以便修复。如果坏道无法完全修复,应使用DM等软件将这些坏道标识出来,以后不再使用,如果坏道比较集中,也可以在分区过程中安排跳过这一段区域,这可以用DiskEdit来完成。

    故障现象六:CIH病毒导致硬盘损坏 

  故障处理:第一步:先用KV300的硬盘修复功能(F10)修好硬盘的引导记录,此时最好用KV300/B保存分区表的数据,以免下一步有错可再一次挽救;用其它能修好引导纪录的软件如Kill98等也行!

   第二步:用NDD可以把非主分区其他逻辑盘全部恢复(用NDD[盘符]/Rebuild可选定一个盘如D:等),会自动搜索非主分区,一直接"Yes"即可恢复全部非主分区,大部分数据就能得到恢复,如果是FAT32就要用32位NDD对硬盘进行处理。

   第三步:下载Fixmbr软件运行,可恢复C盘约60%~95%的资料(视破坏程度而定),也可手工恢复,但太麻烦,笔者用过Norton的DiskEdit,险些搞坏一块硬盘(不是因为CIH,但也是分区表问题),不过,最后还是成功了。

LINKS:
地址:常州市劳动西路9号(同济桥下信息学院内)  本站域名:www.czrdata.com
Copyright© 2000-2013 常州网维数据恢复中心版权所有